校外导师(按姓氏排序)
     
    孟宪红(Xianhong Meng)

    【个人简介】

    孟宪红,女,研究员,生于1980年,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07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任Future Earth子计划Integrated Land Ecosystem Atmosphere Processes Study - iLeaps委员会委员,iLeaps-GEWEX官方代表,GEWEX陆气相互作用子计划GLASS委员会委员;IUGG第九届IAMAS(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HS)陆气关系分委员会委员,IPCC AR6-WGI报告中国政府评审专家。AGU旗下杂志《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Associate editor,《高原气象》、《冰川冻土》、《遥感技术与应用》、《干旱气象》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1.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2.气候学

    3.气象学

    【在研项目】

    1.寒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国家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子专题负责人。

    3.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域水循环演变过程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4.长江黄河源区冰冻圈的未来变化模拟,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5.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百年演变过程与未来预估,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专题负责人。

    【完成项目】

    1.青藏高原与北部沙漠地区陆-气耦合系统关联性及其对北方干旱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代码:91837209),子课题负责人,2022年12月完成。

    2.陆气相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代码:41822501),项目负责人,2021年12月完成。

    3.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干旱半干旱区观测试验及区域气候模式发展,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大项目(代码:GYHY201506001-04),项目负责人,2018年12月完成。

    4.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降水反馈及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代码:91437102),项目负责人,2017年12月完成。

    5.三江源区植被变化与区域气候反馈及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代码:41375015),项目负责人,2017年12月完成。

    6.基于遥感监测的典型灌溉绿洲地表蒸散发耗水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代码:40805002),项目负责人,2011年12月完成。

    7.西风-季风变率对泛第三极地区水汽输送的影响研究,中科院A类先导项目子子专题,子专题负责人,2022年12月完成。

    8.三极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科院A类先导项目(代码:XDA19070404),项目负责人,2022年12月完成。

    9.微地形区风场分布研究,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项目(代码:Y790DC1001),项目负责人,2018年12月完成。

    10.寒旱区陆面过程模型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年STS项目(代码:Y651671001),项目负责人,2018年12月完成。

    【学术专著】

    1.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与模拟,科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2作者。

    2.西北干旱区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3作者。

    【发表论文】

    1.Diagonising product variability in the soil moisture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2023年4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1作者。

    2.Dataset of 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for land surface processes over the semiarid alpine grassland against alpine lak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2023年2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1作者。

    3.Energy mechanism of atmospheric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overthe Tibetan Plateau,《Journal of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2023年3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4.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nitrate enriched coastal groundwater in norther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3年7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5. Remote Sensing-Detected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rce Region of Three Rivers in the Recent Two Decades,《Remote Sensing》,2022年5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1作者。

    6.Simulated impacts of the wetter arid area of Northwestern China on the energy budge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ibetan Plateau and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in summer,《Atmospheric Research》,2022年3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7.Associated Summer Rainfall Changes over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 in China with th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from 1979 to 2015,《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2022年10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8.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nitrate enriched coastal groundwater in northern Chin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3年6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9.Impact of climatic and vegetation dynamic change on runoff over the Three Rivers Source Region based on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Climate Dynamics》,2022年12月,核心期刊(SCI收录),第2作者。

    10.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综述,《高原气象》,2020年12月,核心期刊(CSCD收录),第1作者。

    【获奖情况】

    1.干旱对黄河上游关键水源补给区生态环境影响机制及监测预警技术项目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干旱区绿洲气候效应及维持机理研究项目曾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3.曾获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称号。

    4.曾获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

    5.曾获甘肃省领军人才。

    6.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称号。

    7.微地形条件下的输电线路风害机理及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曾获云南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mxh@lzb.ac.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