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微专业招生】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环境与健康微专业2024年春季招生简章
    2024-06-17

    一、微专业介绍

    《气象环境与健康》微专业是融合了大气科学、环境地球科学、环境工程、人工智能和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专业,旨在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探究气象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机理,进而服务于全民大健康。本专业注重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培养既具备前沿视野、又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深厚专业功底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医学和急救基本常识与技能、环境与健康风险、生态环境与健康、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等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思想和行业素质过硬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修读要求

    本微专业主要面向我校二、三年级学有余力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自愿选学。每个学生每次只可申请一个微专业。前一个微专业修读完毕后方可提出下一个微专业的修读申请。

    修读学生建议专业背景: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大气探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软件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统计学、管理科学等。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课程背景之一者优先考虑: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规划与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基础、环境卫生、人类营养、妇幼保健、传染病流行病学、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中医养生与康复学。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本校2022、2023级全日制本科生,学有余力,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计划招生人数:80人。

    五、学制

    允许学生1-2年时间完成。

    六、授课方式

    本微专业独立开班,秋季学期晚上、双休日、假期上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

    七、学分认定与学习证明

    本校本科生在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颁发微专业证书。

    八、修读管理

    (一)学生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其微专业修读资格终止:

    (1)未按时交纳学费、未完成微专业注册的。

    (2)无主修专业学籍的。

    (3)前一学期受到学业警示的。

    (4)超过主修专业规定学习年限的。

    (5)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恢复学籍)后,微专业停办的。

    (6)大气科学学院单位认为有必要终止其微专业学习的其他情形。

    (二)学生因学习兴趣发生转移等原因可申请退出微专业学习,经微专业开设单位审核同意,报教务处备案后即可退出。退出后不得再次申请修读该微专业。

    (三)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计入学生个人成绩单,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不影响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审核。

    (四)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学生,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只可申请替代主修专业的通识选修课(不含限选、必选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学分不能替代该环节学分,且不超过该环节规定学分的50%)或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块的选修学分。具体认定规则和认定工作由学生主修专业所属学院负责,并报教务处备案。课程替代后不再出具微专业课程成绩证明。

    (五)学生修读微专业课程,学习(正修、重修等)、考试(补考、缓考等)除本办法特别说明的,均按照学校课程修读、成绩管理等相关规定执行。

    (六)修读微专业的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按要求获得微专业培养方案全部要求学分的,由大气科学学院单位审核后提出微专业修读合格名单,报教务处备案后,发放微专业修读证书。

    (七)微专业培养为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九、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招生时间:2024年6月18日——2024年7月8日

    第一阶段网络报名:

    有意报名的学生可扫描QQ群二维码了解详细信息,并于2024年6月18日后扫描下述二维码提交报名信息,报名结束后由大气科学学院微专业工作组确定录取名单。

    每位学生限报一个微专业,且报名期间系统只允许提交一次,请审慎、认真报名。

    第二阶段录取:

    录取及缴纳课程费用:

    学院统一公布校内学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按学分一次性缴纳微专业学费。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具体标准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执行。重修课程须按学分缴费。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收取。若中途退出修读的,按学校规定办理。

    第三阶段开课:

    2024年秋季学期开课,具体安排请以届时通知为准。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考核方式

    学时

    学时分配

    执行学期

    行课时间段

    讲授

    实验

    实习

    上机

    基础医学与养生概论

    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2

    必修

    考试

    32

    32




    3、5

    上半学期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

    必修

    考查

    48

    48

    16



    3、5

    上半学期

    健康气象

    Meteor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2.5

    必修

    考试

    40

    40




    4、6

    下半学期

    环境污染与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uman Health

    1.5

    必修

    考查

    24

    24




    4、6

    下半学期

    生态环境与健康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1

    必修

    考查

    16

    16




    5、7

    上半学期

    穿戴设备及应用

    Wearabl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

    2

    必修

    考查

    32

    24

    8



    5、7

    上半学期

    十一、师资团队

    姓名

    所属单位

    职称

    最高

    学位

    主讲课程

    王式功

    大气科学学院

    教授

    博士

    健康气象

    曾胜兰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生态环境与健康

    印红玲

    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

    环境污染与健康

    刘志宏

    电子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

    穿戴设备及应用

    李永红

    电子工程学院

    副教授

    博士

    基础医学与养生概论、健康气象

    甘建红

    软件学院

    副教授

    博士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韩琳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生态环境与健康

    张莹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

    博士

    健康气象

    马盼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

    博士

    健康气象

    樊晋

    大气科学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环境污染与健康

    余小敏

    电子工程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穿戴设备及应用

    张辉

    资源环境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环境污染与健康

    贾志军

    大气科学学院

    讲师

    博士

    生态环境与健康

    杨燕

    资源环境学院

    讲师

    博士

    环境污染与健康

    魏培阳

    软件工程学院

    讲师

    博士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十二、微专业课程简介

    基础医学与养生概论

    《基础医学与养生概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急救技能以及传统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全面了解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学习急救技能,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急情况提供救助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此外,课程还将介绍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养生康复的理念,使学生了解中医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对中医养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并了解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康复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实践教学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了解传统中医养生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健康管理和应急准备做好准备。

    通过《基础医学与养生概论》的学习,学生将深刻认识到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健康理念和健康素养,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实践做出贡献。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课程由浅入深,系统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存储、分析、机器学习,按照解决实际任务的工作流程路线,逐步展开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落实到任务实现环节。主要包括hadoop、Spark、浅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等领域知识。。

    健康气象

    《健康气象》是为气象环境与健康微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是从趋利避害角度、秉承“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传统医学(疗)气象学的拓展,也称作人类生物气象学,是研究气候变化、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等对人类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它是大气科学、预防医学、气候学、流行病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新兴分支学科,可为减缓或预防气象敏感性疾病和业务部门健康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健康气象的研究范围很广,它涉及到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统计学、生态学、生理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等多种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研究的显著特征,可助力全民大健康战略实施。

    环境污染与健康

    随着环境污染水平的加剧及多元化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健康》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微专业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深入总结了空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的特性和污染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详细介绍了物理性污染,如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等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以及新污染物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层层递进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阐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及评估方法,给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的观念。作为气相环境与健康微专业的课程,学生可具备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该课程旨在容纳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为其提供跨学科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生态环境与健康

    本课程聚焦环境生态与健康的关系,是一门跨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以求增进学生对环境生态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人类健康可持续,通过人体健康的促进达臻国家的昌盛富强。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生态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如气候与健康、生物与健康、水质与健康、污染与健康、旅游(康养)与健康、城市化与健康,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穿戴设备及应用】

    本课程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系统了解可穿戴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设计可穿戴式设备。

    大气科学学院

    2024年4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