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生指南  信息公开  校友风采  光荣榜  院长信箱  ENGLISH 
大气科学学院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首 页>>师资队伍>>研究生导师>>正文
研究员 陈丽娟
 

【个人简介】

陈丽娟,女,研究员(2级),生于1970年,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8级岗),兼任气候预测室总工程师。2010年入选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计划”,现为中国气象局“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创新团队”之“东亚汛期气候预测”攻关方向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理事会统计气象学与气候预测学科委员会委员统计委员,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主要从事气候异常诊断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和应用,主持和参加二十余项科技部、基金委、中国气象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研究方向】

1.亚洲季风系统

2.气候变化与气候模拟

3.应用气象学

【在研项目】

1.季节内振荡对我国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机理及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之课题,课题负责人。

2.考虑季节内变化的我国北方冬季气候统计-动力预测研究,基金委重点基金,协作单位负责人。

3.东亚季风气候年际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专题,专题负责人。

4.MJO、AO、ENSO的协同作用对东亚冬季次季节尺度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基金委面上项目,课题骨干。

5.

【完成项目】

1.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因子多尺度相互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影响机理,科技部973项目之课题(2013CB430203),专题负责人,2017年8月完成。

2.全球变暖背景下黄淮区域夏季旱涝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基金委面上项目(41275073),项目负责人,2016年12月完成。

3.持续性异常信号判识和预报预测技术的集成应用,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之课题(2009BAC51B05),课题负责人,2013年12月完成。

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诊断和预测业务系统的建立,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之课题(2007BAC29B04),专题负责人,2011年12月完成。

5.季节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中国气象局小型业务建设项目,课题负责人,2009年12月结束。

6.短期气候预测集合技术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之课题,专题负责人,2009年12月完成。

7.气候模式产品在区域气候预测业务中的应用,中国气象局业务建设项目,项目第2负责人,2007年12月完成。

8. T63月动力延伸预报指导产品面向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解释应用推广,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应用技术开发推广项目,课题负责人,2004年12月完成。

9.月动力延伸预报方法的研究,“95“重中之重项目之专题,子专题负责人,2000年12月结题。

【学术专著】

1.现代气候业务,气象出版社,2012,副主编(第2作者)。

2.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气象出版社,2012,第5作者。

3.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学分析,气象出版社,2008,主要完成人。

【发表论文】

1.Why is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xtremely strong in 2018? —— Collaborative effects of SST and snow cover anomalies, J. Meteor. Res.,2019,DOI: 10.1007/s13351-019-8200-4,SCI,第1作者。

2.基于新监测指标的江南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及影响系统分析,气象学报,2018,核心期刊(1级),通讯作者。

3.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大气科学,2018,核心期刊(1级),通讯作者。

4.长江梅雨的长期变率与海洋的关系及其可预报性研究,气象学报,核心期刊(1级),第2作者。

5.ENSO位相转换对华北雨季降水的影响,大气科学,2017,核心期刊(1级),通讯作者。

6.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测,应用气象学报,2017,核心期刊,第1作者。

7.多因子协同作用对1992年和1998年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大气科学,2016,核心期刊(1级),通讯作者。

8. Climate prediction experiment for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frequency using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forecast by a coupled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 J. Trop. Meteor.,2014,EI,第2作者。

9. Prediction of Regional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Based on Optima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Coupled General Climate Model,Acta Meteorologic Sinica,2011,EI,通讯作者。

10. Impacts of the MJO on Winter rainfall and Circulation in China. Adv. Atmos. Sci,2011,SCI,第2作者。

【获奖情况】

1.“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业务系统”获得中国气象学会2016年度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第6。

2.“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气候服务与训练指导计划”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第3。

3.“统计降尺度预测方法对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测能力分析”论文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第六届淮河流域暴雨、洪水学术交流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排第2。

4.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授予2014年“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5.获2013年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颁发的“2010-2012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获中央国家机关2011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7. “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动力模式预测业务系统的业务化应用”获得2005年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个人排第6。

关闭窗口


网站导航
 
通知公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航空港校区气象楼
联系电话:028-85966389   邮政编码:610225   运营管理/技术支持:大气科学学院新媒体中心